作为国内第66家成立的新基金公司,方正富邦总经理宋宜农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基金行业处于瓶颈期,新基金公司只有跳出以往的盈利模式、建设现代化的资产管理公司才能生存和发展。
他同时指出,一旦出现大幅反弹,大量面值以下的基金“解套”后,资金可能重新选择从而对基金规模造成压力。在规模与业绩的权衡间,基金公司应坚守“契约精神”,以业绩作为规模的核心动力。
今年投资操作上,方正富邦投资总监赵楠表示,将主要通过自下而上寻找创新型公司,捕获α,为投资者争取绝对收益。
中国证券报:方正富邦作为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之一,如何看待新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宋宜农:目前新基金公司所面临的挑战多于机遇,主要是全行业均存在的问题。例如,证券市场基础建设问题;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竞争力;投资工具有限,难以实现真正的创新等等。机遇包括专户理财资格的放开、《基金法》修订、居民财富增长为资产管理行业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等。
新成立的基金公司要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开始时确实很难,比如面临团队搭建的问题。基金公司必须建立有特色的、差异化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瞄准全能的、现代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方向。方正富邦能在较短时间内汇聚到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各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是因为大家具有相同的理念。经验丰富的核心业务骨干是我们的基石,团队的合力和创造力是一个基金公司得以立足于市场的基础。
中国证券报:目前次新股基业绩表现较好反而遭遇大量赎回,一旦市场出现大幅反弹,很多基金回到面值后是否会面临更大的赎回潮?基金公司应如何应对?
宋宜农:业绩是基金规模增长的核心动力。整个基金行业面临的下一个问题正是,2007年到2009年期间所发行的基金,很多都未回到面值,将来一旦解套后,将对很多公司造成很大威胁。因为从管理规模结构来说,很多公司目前产品规模构成中有较大部分都是此类低于面值的产品。一旦这些产品解套,这部分资金将会重新选择,可能导致行业重新洗牌。
对于新公司来说,要想保规模,可能性微乎及微。从个人的角度看,持续经营唯一的方法就是保持长期稳定的良好业绩。就我们的首只产品而言,投资人基本上是在获利状态下赎回的,对这部分投资人我们也实现了基金合同中约定的为投资人创造投资回报的目标。一个团队、一个公司,应当具有契约精神,长远来看商誉对于基金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在规模和业绩之间,基金公司应以提升基金产品业绩为首,兑现对投资者的承诺,让客户获得赚钱体验,持续稳定优异的投资业绩才是基金规模增长的核心动力。
中国证券报:去年12月26日成立的方正富邦创新动力业绩表现并不突出,业绩的差异是源于股票仓位控制还是个股选择?
赵楠:业绩的差异主要来自股票仓位。从投资研究考虑,我们年初时判断一季度市场处于筑底阶段,政策放松空间不大,所以采取了谨慎的投资策略,强化个股的选择,争取先做净值“安全垫”。
公募基金大多以相对收益指标来进行内部考核,难免出现业绩跑赢比较基准但是却给投资者带来亏损的尴尬情况。考虑到现阶段投资者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我们强化了绝对收益指标,在寻找α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换手率也保持在较低水平。一季度以来基金的稳健性风格已得以体现,净值波动率显著低于市场指数和同业水平。
新的投研团队需要时间来磨合,一个好的投研团队至少要两年才能形成一致的投研风格。今年是培养、磨合队伍的关键时期。我们希望团队树立稳健并具有可持续性的风格,以公司深度研究、挖掘α投资机会见长,并非过于关注短期绩效。因此,在去年第一只基金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宁可少赚,不能多赔”的目标。今年考虑到基金公司品牌树立、市场环境分析等方面,采取了保守的投资策略,减少持有人本金损失。
中国证券报:对于今年市场的判断如何?看好哪类板块、行业及股票?
赵楠:今年来看,经济处于寻底阶段。市场难以出现大的向上行情,仍以震荡为主,因此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可能更加有效。主要布局于一些适应经济调整方向、在业务上具有一定创新的公司。我更看重绝对收益,因此认为没有合适的股票就不会去为了加仓而加仓。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创新型公司,以获取α的投资机会,持有的行业相对分散。从当前持股情况来看主板股票居多。其中,一些开发创新业务的,或原本具有创新业务现阶段新的需求出现的上市公司是我们的选择对象。
上一篇:方正富邦亮相海西2012两岸经济暨金融研讨会 |
下一篇:方正富邦举办定投客户活动 |